在12月16日舉行的亞奧理事會第39次全體代表大會上,電子競技和霹靂舞正式成為杭州亞運會競賽項目。這對于一直謀求社會正面認可的電競來說,無疑是一個歷史性時刻。隨后,杭州2022亞運會官博發文并@多個電子競技俱樂部,喊話他們來參賽。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對于喜歡電競的年輕人來說,學電競更可以名正言順,因為電競行業有“錢”景,更有實現職業夢想的大好機會。
S8、S9總冠軍分別被中國戰隊IG、FPX摘得,在S10,SN戰隊雖未能獲得三連冠把獎杯留在LPL,但在決賽打出了S賽決賽史上第一個五殺,打出了LPL團戰為王的氣勢,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競依然高歌猛進的姿態。但縱觀電競產業熱火朝天的今天,電競賽事不僅是選手在場上的拼搏廝殺,更是賽事生態、商業合作以及電競產業本身體現價值的具象表現。
電子競技不等同于游戲,它基于游戲但是又超越游戲,是集文化、科技、競技、娛樂、社交、開發于一身的擁有獨特商業屬性與用戶價值的數字娛樂文化體育產業,作為泛娛樂的一大領域,電競的熱度已比肩傳統文娛產業。據LPL運營方騰競體育的數據,LPL復賽日當天的觀看人數好于去年同期,微博熱搜話題總閱讀量超過了8億,KPL春季賽的整體數據對比去年也提升了50%左右。在2020年上半年里,電競市場的銷售收入接近720億元人民幣,同比漲幅高達54.69%。這正是電競賽事的商業化價值得到充分認可的體現。
央視新聞報道稱:2020年上半年中國電競用戶同比增長9.94%,用戶規模達4.84億人。市場規模和用戶規模的持續增長也讓越來越多的企業也相繼加入到電競的行列,自2019年起,我國的電競相關企業平均每月新增超270家,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近1600家,目前,我國電競相關企業總數已超過1萬家。中國電子競技產業鏈相關崗位種類已超過100個,全國很多高校、中高職院校都開設了電競相關專業,比如專注互聯網職業教育33年的新華互聯網科技。
廣州新華互聯網科技學校所屬新華教育集團研究院專門組建專家組,對電競市場和行業進行了細致周密的調研,適時的開設了電子競技相關專業。廣州新華通過“教、產、學、研”,與多家行業企業合作開展了“專業共建、基地聯合、企業合作、工學結合”的專業人才培訓方案,先后與100多家企業簽訂人才培養計劃,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學子提供實訓、競賽、實習就業的企業接納環境。2020年新華正式啟動“新華電競學院”,豐富我國電子競技教育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將技能培訓、實踐實戰、企業接收就業形成穩健可靠的電競教育路。
正是因為十幾年前,那些懷揣夢想的電競少年以及電競熱愛者的共同努力,讓電子競技一點點的被大眾所認同,讓電競賽事關注度越來越高、賽事規模越來越大,F在電子競技也正式成為亞運會競賽項目,未來注定仍是電子競技的時代,“玩”賺電競,通過電競游戲獲得工作,為自己的青春正名,自信從容面對電競未來。世界“競”在眼前,未來的電競靚仔們,你們還在等什么?